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于2006年2月共同建立,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准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于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産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定位爲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健康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知識産權新工業建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深圳先进院围绕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的交叉融合,目前已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体系”,由九个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碳中和技術研究所),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
碳中和所,將從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氫能、熱點、燃料電池),能源存儲(動力電池、規模儲能技術、儲氫技術),城市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車網互動與共享儲能、智慧多能互補),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高效捕獲、高效轉化、實時監測),碳中和經濟與城市發展(低碳與無碳能源供給、低碳産業鏈、碳中和政策、碳吸收與生態育成、補償與獎勵機制)等五大領域整體布局,致力于推動我國能源革命。
目前,碳中和所已建立廣東省高效低成本儲能器件工程中心、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深圳市高效低成本器件關鍵技術研發團隊等與“碳中和”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同時,與華爲、比亞迪、ZTE中興、中芯國際、創維、恩捷股份、華星光電、久森新能源、愛瑪科技等龍頭和重要碳中和相關企業,以及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和薩裏大學、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泰國同步輻射光源研究所、日本國立長岡技術科學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國際國內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同國內外重要碳中和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範圍,將形成科研平台、産業聯盟、産業投資基金、孵化與合作企業等四位一體的碳中和研究與産業運營管理機制,從産學研等多角度同時推進,力爭實現以創新顛覆性碳中和技術,推動系統性、變革性的能源革命,帶動深圳在低碳能源轉化與儲存領域建成世界研發高地,助力深圳乃至我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後記:深圳先進院重點布局健康與醫療、機器人、新能源與新材料、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等領域,在高端醫學影像、低成本健康、醫用機器人與功能康複技術、城市大數據計算、腦科學、先進電子封裝材料、腫瘤精准治療技術、合成生物器件關鍵技術不斷實現突破,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經過十五年的發展積澱,深圳先進院累計承擔科研項目經費超百億元,累計申請專利過萬件,授權專利4903件,PCT2126件,發表論文14638篇,累計孵化企業1346家,持股323家,人員規模達4905人(員工2757人),已建立一支平均年齡33歲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全職院士11人(海外院士10人),獲中國政府友誼獎2人,海歸903人,高層次人才906人次。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三大基礎研究機構均已在2019年正式揭牌成立;牽頭建設的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完成封頂。
歡迎各類人才加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攜手創造未來!!!